科学研究/ research
学术交流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公共管理论坛”第一百五十四期--主讲专家:程龙
发布时间:2020-12-17 编辑: 点击次数:352

1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程龙老师做客我院第154期公管论坛,带来了题为“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报告。报告会由学院柯新利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138余名师生在线聆听报告并交流互动。

156图1

程龙从研究选题、定性与定量研究、问题与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报告。程老师首先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城乡收入等差距不断扩大等现象。为了协调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进行耕地保护的同时给城镇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这一问题,增减挂钩政策应运而生。紧接着他介绍了增减挂钩政策的概念、目标以及运作模式,并提到对于我国增减挂钩工作的开展,存在两派意见相左的学者,一派持支持态度,另一派则极力反对。他讲到选择增减挂钩这个研究主题,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际话语权上很有帮助。

其次他讲到乡村重构的概念,它是指在快速城镇化过程当中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态结构再塑造的过程。他提到最近五年中国对于乡村重构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研究梳理发现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重构概念和定义、乡村重构过程和结果、农村居民点空间的演化过程、乡村重构的机理模式、农村域的不同功能分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等方面。

对于增减挂钩相关政策的研究,国外既有的研究更多地是对政策开展过程的描述性分析,如何去讨论在增减挂钩政策开展过程中对于乡村重构的影响研究则相对较少。程老师通过把两者结合起来发现了研究上的空缺和不足,从而进行了研究讨论。然后程老师带大家系统性地回顾了增减挂钩政策开展的过程及背景。他谈到农村规划缺失以及快速城镇化会导致的几点问题。接着他指出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增减挂钩政策的指标交易作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针对增减挂钩政策开展的典型模式,他通过研究发现存在三点问题:农户的搬迁问题,补偿不到位问题以及农民对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随后他讲到增减挂钩政策是参考西方社会中用的较多的三项政策的组合,一类是Compulsory Land Acquisition,第二类是Dis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 Programme,第三类是TDR,并分别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介绍,适当引入了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在讨论增减挂钩政策开展过程中对于乡村重构的影响研究时他选取湖北鄂州作为案例,在鄂州的三个区选取研究区域。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走访。定量研究部分主要涉及农民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对农民的基本特征作了分类,并且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初步的结构方程讨论的潜变量有:知识水平;农民的参与意愿;搬迁前的生活状况;安置补偿。结果发现受访者的基本特征与满意度中仅仅有一项(即是否是党员)与政策的满意度是高度相关的。对于满意度影响最重要的是参与意愿,排在第二的是知识水平,第三是搬迁之前的生活状况,最后一点是补偿。

最后程老师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第一,农民与政府要有更好的沟通,政府要把政策宣传到位,这样会极大提高农民的满意度;第二,要让农户参与整个决策的过程;第三,在选取开展增减挂钩区域时尽量选取城镇化程度更高的区域,这样政策开展难度更小,农民的接受程度也更高;第四,对于农户的补偿方案要制定地更合理。

报告最后,柯新利教授就报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多名同学与程龙老师深入交流,全体师生在问答中获益匪浅。

嘉宾简介

程龙,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助理研究员,助教,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讲师,兼任国际区域研究学会( 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澳大利亚昆士兰皇家地理学会(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Queensland),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QCASE)等学术组织会员,Habitat International, Land Use Policy, Land, Ame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政策,人工社会建模与仿真。

图文:邓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