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teaching
教育教学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耕读路上】 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赴河南、贵州等省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专项调研
发布时间:2022-09-09 编辑:向克蜜 点击次数:286

(通讯员 曹慧敏 薛楷 张亦弛)暑假期间,公共管理学院胡银根教授、李红波教授等与12位研究生一行赴河南省新县、巩义市、贵州省湄潭县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专项调研,与地方干群谈生活、话农事、聊宅改,感受美丽乡村建设,了解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体验宅基地制度改革给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距离接触乡村文旅产业,体验“宅改”政策下的别样乡村

乡村旅游既可以让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又可以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近年来成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有效途径。胡银根教授、李红波教授与研究生实习团队来到河南省新县、巩义市以及贵州省湄潭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近距离接触乡村文旅产业。

新县着眼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延续传统文化,师生一行参观了田铺大塆、西河村、毛铺老湾、丁里湾等传统古村落,古村落依托地方特色发展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在中原银杏第一村杨高山村,调研组参观了主打经营写生的高端民宿。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了民宿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后,调研组来到河南省巩义市的海山桥村、北庄村、南岭新村及明月村。巩义市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依托村庄资源禀赋,村集体将闲置废弃的宅基地与房屋收回,用于发展精品民宿、博物馆等集群项目,或通过招商引资,将宅基地以一定价格租赁给外来企业,建成别具一格、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民宿、艺术家部落。这不仅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也为村民提供了就地就业的岗位,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调研贵州省湄潭县的龙凤村、新石村及岩孔坝村时,调研组了解到,湄潭县通过“全、自、收、分、退、转”,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已得到国家肯定。湄潭县各村村委积极相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借助本村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探索民宿发展模式,积极支持农旅产业,并利用产业收益投入到村庄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调研过程中,师生们无不感叹民宿的舒适环境,纷纷表示,一定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广泛宣传与推广。

召开宅基地制度改革座谈会,了解各地的改革进展与实施困惑

调研过程中,团队师生在各地召开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座谈会,了解各地的改革进展与实施困惑,并就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在座谈会上,胡银根教授与李红波教授表示不虚此行,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到地方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向其它试点区进行推广。

为了更好地引导各地更好地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胡银根教授提出要严守改革的底线和红线。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还权于民,“还”字体现出要把本应属于农民的利益归还农民,“还”的过程需要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宅基地制度改革要严守三条红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以及农民利益不受损。尤其是针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中“资格权”的问题,需要按照“资格到人、不重不漏、按户实现、户有所居”的原则,以集体成员户(成员权)为基础,根据个人贡献原则保障相应的权益,必须坚守住两条红线,一是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二是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这样既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成员权的收益分配机制不断完善。

针对宅基地有偿使用中存在的困惑,胡银根教授指出,各地要积极进行探索,通过村规民约进行约束,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针对如何引导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胡银根教授强调要重视消防、卫生、建筑安全等问题。

在座谈会上,胡银根教授指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说到底要以农民为主体,是为农民利益而改,为建设美好乡村而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最终成果是应该落在制度上,一定要通过先摸索模式,再建章立制。由于是改革,应该有容错机制,但是三个底线和两条红线坚决不能触碰,要始终秉承“政府能承受、农民可接受、工作可推动、政策可持续”的原则实施改革。

走进农户,感受“宅改”赋予农民的美好生活

为深入了解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落实情况以及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政策红利,调研组一行还来到贵州省湄潭县茅坪、马山、西河及复兴等乡镇,通过入户走访,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

通过入户走访,调研组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如今村庄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闲置废弃的房屋越来越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尽管从湄潭县城出发到不少乡村需要经过很长的盘山公路,但农民纷纷表示:“要想富,先修路”,哪怕是盘山公路,能通到村里来,也很知足了。这一定要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咱们偏远的山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有了公路,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在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留在乡村从事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来到乡村来体验生活,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村民愿意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盘活了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资源。”

针对农民对于盘活闲置宅基地仍有自己的顾虑,比如,闲置部分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因此没有人愿意来租,从而阻碍了宅基地的流转;也有部分农户比较担心宅基地流转后的生活生产、就业、收益获得等方面存在风险。胡银根教授谈到,宅基地制度改革要落实到乡村上,要落实到农户头上、落实到百姓身上。通过此次入户调研可以发现,相关改革政策已经惠及民众,然而还是有部分农民的顾虑未考虑周全。因此,今后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牢记习近平的指示精神,在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的同时,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调研会后,老师们勉励全体研究生要不怕苦、不怕难,勤思考,多询问。要在专业实践中,充分尊重农民的创造,准确把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努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助力宅基地制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审核:胡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