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欧阳静教授做客第217期公管论坛作题为“社会秩序与国家财政治理”的专题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家合教授主持。报告从财政社会学视角切入,深入探讨了中西方财政治理逻辑的差异与中国财政实践的独特路径。

欧阳静教授首先批判了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以“市场失灵”为逻辑起点的局限性,提出“社会秩序”应作为财政治理的核心目标。她指出,西方财政契约强调“不纳税、不民主”的政治逻辑,而中国财政治理则根植于“家国共同体”的伦理传统,通过协调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国泰民安”的治理目标。 结合历史实践,欧阳静教授分析了中国传统财政治理的特点:从井田制到轻徭薄赋政策,财政始终围绕土地、农民及社会结构问题展开,旨在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她强调,中国历代财政改革(如两税法、摊丁入亩)不仅简化税制,更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使命。针对现代中国,她梳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人民财政”到改革开放后“公私并行”的转型脉络,指出国家财政在公共物品供给、社会结构调节中的关键作用。
讲座最后,欧阳静教授总结道:“财政治理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交汇点。理解中国财政,需立足国家与社会的互动逻辑,而非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框架。”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视角新颖,为理解中国财政制度演变及其社会治理功能提供了深刻启示,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交流
主讲人简介:
欧阳静,女,江西财经大学财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中国行政管理》《Modern China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先后获批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四个一批”人才、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省高校金牌教师(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