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research
学术交流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公共管理论坛”第一百八十三期--主讲专家:汪晗
发布时间:2023-07-12 编辑:方艳 点击次数:32


75日晚,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汪晗教授做客183期公共管理论坛就聂鑫教授所提到的如何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话题,结合论文“理性还是从众更有利于促进农民保护湿地?基于混合交互仿真模拟”,对高水平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心得展开分享。本次报告由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主持,张安录教授及200余名师生听取报告并进行交流互动

 

首先,汪教授从文章选题进行讲解,在政府介入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时,发现周边农户保护红树林的行为意愿存在从众效益高于理性效益。随后,汪教授讲解了研究设计环节,明确文章要回答的问题:(1)理性还是从众更有利于促进农民保护湿地?(2)如何理解农民湿地保护行为决策中经济利益、社会互动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动态关系?她采用将实验经济学与ABM结合的混合交互仿真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估不同类型农户采取湿地保护行为的意愿构建了理性选择理论RCT框架和农户湿地保护行为模型ABM)。

 

通过选题、明确研究意义、构建模型框架,通过数据收集运算等环节,得到最后的研究结果。5年后,在有限自我利益假设下,农户湿地保护行为的采用率达到100%,而在有限理性假设下,仅为80%左右这证实了从众更有利于促进农民湿地保护行为。汪教授提到决策者应考虑有限理性和有限利己交互的重要性,培养农民对湿地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农民参与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文章的最后她提出了政策建议:(1)提高沿海农民保护湿地的意愿。(2)优化沿海农民生计方式。

汪教授指出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不足在实验偏差、静态的人口参数、研究范围小样本数量有限这3方面。因此,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会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在PES背景下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将实验经济学与ABM结合,也可以考虑将DCEABM结合,进一步考虑农户的社会偏好。

最后,报告在多名师生的积极讨论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