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education
人才培养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耕读】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孝感市实践团暑期实践新闻
发布时间:2017-08-25 编辑: 点击次数:139

我们小时候的很多动画片都堪称经典,但是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皮影动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皮影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过目不忘,然而现如今,人们对大部分的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态度,那么对于陪伴着人们童年的皮影文化,人们持何种态度,又了解多少呢?其根本原因在哪里?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孝感市暑期实践团全员,前往位于孝感市的云梦皮影艺术馆--秦立刚皮影艺术博物馆。

实践团共6人,到达博物馆后,受到负责人龚先生的热情接待,并亲自带我们参观博物馆,细心为我们讲解。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对皮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皮影戏起源于西汉时期的中国陕西省,皮影戏演出现场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但皮影戏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据龚先生介绍,在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演出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抓捕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

除了皮影戏的兴衰历史,实践团有幸亲眼看到许多珍贵的皮影造型以及制作它们的工具。早先皮影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手工制作要经历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最后缀结完成,平均每个皮影形象要雕刻3000多刀。要想做到薄如蝉翼栩栩如生十分不容易,也是对手工匠人的一个考验。

遗憾的是,我们去博物馆的时候,秦立刚先生前往北京去做宣传,没能亲眼观看一场精彩的皮影盛宴,实在可惜。

龚先生介绍说,这些知识是关于皮影的基础知识。实践团根据平素的生活实际,发现提起皮影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这些知识,大家真的了解吗。于是实践团制作了一份问卷,结果如下:

87.65%的被调查者都对皮影文化十分感兴趣,但63%的人认为皮影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约75%的受访者认为皮影应顺应时代变化,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而对于皮影基本知识的问题,超过80%的人都是胡乱猜测,摸不着头绪。大部分人对此种现象给出的意见是制作数字化皮影动画以及成立皮影协会,这样可以扩大皮影的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

也有人表示,虽然问卷上的问题让他们很感兴趣,但是除了上网查阅固有的结果,他们并没有什么途径和机会去亲身学习,十分遗憾。

这让我们实践团成员陷入深思,到底应该如何让现在的年轻一代对皮影文化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和体验。经过讨论以及综合问卷结果,实践团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化创新。皮影文化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匠人精神和寄托的情怀。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弥足珍贵,所以实践团并不提倡“智能化皮影”和“数字化皮影”。但是在选材立意上要有所创新,更具现代感,不使大家一提起皮影就想到《三打白骨精》或者《武松打虎》这样的传统故事。

2、利用媒体、校园多方面宣传。在我们这次参观的秦立刚皮影艺术博物馆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秦老先生在北京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很多节目上的照片,包括《传承者》、《跨界喜剧王》等等。当时的反响很好,但是之后身边的同学们也不再提起,回复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状态。所以,实践团建议,应当在媒体的广泛宣传之后,推行皮影进校园的活动,让年轻一代亲身领略皮影戏的魅力。

3、组织皮影DIY活动。现如今很多DIY的蛋糕,皮质品深受大家喜爱。实践团建议,由各地的皮影协会组织,提供制作皮影的原材料,请一些制作皮影的手工艺人现场指导群众进行皮影制作,形象不限,可以自行编排故事。这样很多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或者出于自己的情怀,会积极参加;而年轻一代也渴望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皮影的魅力;也可以使大家对皮影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实践让实践团收货颇丰。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皮影的魅力,并十分希望这样优秀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我们将把我们的建议反馈给秦立刚皮影艺术博物馆,并感谢他们的支持。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皮影文化,努力让这样一种独特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文字、图片:景铭姝 蒋明君 黎子涵 李扬镳 周晓航 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