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12月17日下午,学院在三教C301教室开展教学工作坊之“课程思政”观摩研讨活动。校教学巡视员任宇华、教务处教研科谢书山、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丰顺博士,学院教学巡视员肖刚、党委书记程为民、副院长樊华、各系教师等20余名教师现场观摩了周义老师的《工程结构》课程,并就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上,周义老师在介绍到地基基础设计中上、下部结构设计的异同时谈到,地基基础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寻找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一样的道理。在向同学们解释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统一的知识点时,周老师谈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不教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我们解决工程设计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老师还通过列举古今中外因地基基础设计不当造成建筑物裂痕累累乃至倾倒垮塌的多个实例进一步引发同学们思考基础的重要性。
在讨论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时,校教学巡视员任宇华认为,每个老师必须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学生是受益者,任课教师应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特色等方面系统思考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另外,在备课环节上要重视课程设计,包括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小结设计等,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务处谢书山从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谈到,建设课程思政没有绝对的建设标准,教师应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输中国厚重历史、传唱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胡丰顺博士谈到,不能将思政课程的内容生搬硬套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将教育的思想和精神传达出来。杨嬛老师结合自身建设课程思政项目的体会认为,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深挖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李红波教授认为,课程思政应是选取合适的案例恰如其分的穿插到知识点中,像春风化雨般无形传输到专业教学上,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
学院党委书记程为民在总结时强调,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落实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课程思政就是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载体和体现,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思政必须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融入每一堂专业课,融入每一段渠;二是要处理好 “小和大”的关系,从小切口、小案例阐明大道理,通过讲道理让学生明事理;三是处理“有和无”的关系,课程思政要润物有声而无痕,让学生有认同无抵触,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