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news
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赴黄陂杜堂村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4-11-20 编辑:樊林玉 点击次数:0

2024年11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前往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进行了一次深度调研。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杨嬛、张莉萍老师以及30余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

图 1 师生和杜堂村负责人合影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的通知》,“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深耕农文旅 老区换新颜”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杜堂村以开发旅游产业为突破口,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探索形成以农业农村为底色,旅游产业为纽带,市场主体为支撑,农民、社会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带动全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被誉为乡村振兴的“杜堂模式”。调研团队抵达黄陂区杜堂村村委会后,景区和村委会负责人周老师介绍乡村振兴和景区的建设情况,为同学们从“历史、演变、现状”的角度阐述了杜堂村的发展历程。

图 2 师生在调研过程中交流讨论


随后,调研团队参观了乡村振兴展览馆和木兰博物馆,从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等多角度了解杜堂村独特的乡村振兴模式。调研团队还就“新型集体经济”等相关问题咨询了现场负责人,并展开了自由讨论。

调研团队成员分享了他的观察:乡村中建立了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企业、村集体分别占有63%34%3%的股份。共建让景区建设进入快车道,同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方式也让发展成果得到了共享

图 3 调研团队参观乡村振兴展览馆


下午,调研团队分组活动,调研木兰花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包括土地合作社、物业经营等,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在此过程中,调研团队考察了木兰花乡的乡村建设情况,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总结调研成果。晚上,调研团队参观了木兰不夜城,了解了相关商铺的业态,并深度体验了木兰不夜城的文化表演。

图 4 调研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


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建、共治、共管、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黄陂区杜堂村提供了一份独具特色的“杜堂”答案。在杜堂的乡村振兴模式中,不仅有乡贤回乡发挥带动作用,也有人才、资本、技术下乡带来的新生态,发展成果由广大村民共享,并能带动周边村落实现共同富裕。在这次调研中,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将现实案例与经典理论相结合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文/周佳宝

图/徐司奇

审核/杨嬛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导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