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学院召开了2023-2024-1学期“开学第一课”听课反馈交流会,学校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各系主任及党支部书记、实验中心主任、任课教师及教学秘书20余人参会。会议由副院长汪文雄主持。
听课人员认为8门本科课程的任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充实、课程思政自然、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也针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言表达、PPT美化、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余斌和信管系主任李优柱认为,《网络舆情管理》课堂上学生学习专注度高,刘姿媚老师向学生介绍网络舆情在网络环境治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通过列举社会热点事件、贴近校园的小事件,丰富了课程思政,积极弘扬了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漆勇政、信管系支部书记蒋勇表示,程妮老师在讲授《信息计量学》中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了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内容体系、工具和方法等内容。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饱满,讲课逻辑清晰,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校科发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工程系李红波老师谈到,王歌老师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讲课中通过列举往届学长完成毕业论文的实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情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与原则,但教学课件还有待进一步美化设计,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副院长王家合、行管系主任姜庆志认为,田甜老师在《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课程中引入“本禹志愿服务队”“阡陌课堂”校园志愿服务群体的优秀事迹,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及活动领域,更好的理解非营利组织的类别及其作用,并自然的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思政教育元素直抵学生心灵。副书记樊华认为杨帆老师在《建设法规》绪论部分对立法原则及实施、建设法规体系等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的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难点讲解清楚,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社会需求新变化紧密联系,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院教指委主任彭开丽谈到,赵微老师在讲解《农田水利》绪论中,介绍了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与意义,带领同学们了解农田水利学科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将思政教育的精神追求融入到了课程中,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副院长丁艳华、实验中心主任王红、工程系支部书记周义谈到,《测量学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毋丽红老师教学准备充分,讲课逻辑清晰,教学进度合适。建议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答疑解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焦云清和张波清两位老师讲授的《测量学B实验》是《测量学B》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两位老师上课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在带领学生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中注重个性化指导。但在课表编排上还要注意科学性和规律性,合理的统筹优化理论和和实验课的上课时间,让教学运行高效有序。
副院长汪文雄谈到,“开学第一课”听课活动对规范教学运行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流教师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石,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保障。学院将常态化“教学工作坊”交流活动,通过组织“魅力课堂示范课”“实践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时,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项技能系列培训,推进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教师数字化思维,提高学院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院长柯新利表示,“开学第一课”听课反馈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把脉诊断”的常态化工作,数字化转型正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他认为,授课教师要从重视知识点的漫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和探索;要从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转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要从仅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实现价值引领;要在提高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学院党委书记周向阳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教风学风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授课教师过好教学关的基础上要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使教学内容常讲常新。各专业要以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材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改革,将教改成果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持续改进。学院教职工要重视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做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科学谋划,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培养思辨型的人才。
文字:薛娟
审核:汪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