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news
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梦想与牵挂——学院开展本禹和本禹们的故事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7-12-26 编辑: 点击次数:4058

1223日晚,为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强化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学院开展以“梦想与牵挂——本禹和本禹们的故事分享会”为主题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程为民、党委副书记高建军、全体辅导员、学生党员以及2017级新生参与本次活动。团省委学校部部部长、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以及2017级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受邀参加了分享会。

大山深处,星火希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在公管学院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矢志公益、坚守信念,在大山深处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17级研究生支教团的刘刚曾在本禹希望小学支教,“你可以选择不去支教,但是一定要了解华农支教历史”,他首先介绍了研究生支教团的情况,随后讲述了自己支教过程中的难忘记忆。

刘刚告诉大家:“我觉得有一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那么就我去。每当遇到困难,只要想到本禹大哥的经历,就觉得一切都可以克服。”刘刚清楚,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多数有着并不完满的家庭,更需要用心照料。“有时一些孩子太过调皮,我忍不住想训斥他们。可是一想到他们的身世,心不由自主地就软了。”

来自摩峰小学的支教者王地以“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开展分享,“826日,听说今天学校里来了四位新的支教老师”、“91日开学了,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同学。这学期,我们搬进了新教室,有了新球场、新厕所”——就是在这个叫做王芳芳的孩子笔下,研究生支教团的事迹不断展现在众人眼前。

最后,王地积极号召同学们关心支教,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个世界上,除了王芳芳,还有很多李芳芳、刘芳芳,我们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http://ggxy.hzau.edu.cn/upload/20171226145754421.jpg

本禹精神,代代不熄

“梦想,召唤我们去远行;责任,让孩子们飞得更高;牵挂,千里之外犹系心间。公管人要有天下为公的精神。”听完两位同学的分享,徐本禹由衷地说道。

徐本禹首先分享了自己在贵州的支教岁月。“比起以前,现在志愿者们的条件已经好多了。我支教时住在村长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跟虱子做斗争”。对于当时的辛苦,徐本禹用幽默的口吻轻轻揭过“我在支教的时候,每天要走十四公里的山路,有时候边走山路边打瞌睡,正是因为如此却锻炼出了一幅强健的体魄。后来在医院体检时被诊断心跳过缓,也是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所致。”

谈起自己的初心,徐本禹真诚地说:“我的初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当你真心付出,孩子们就会回馈你。” 他回忆着说,当年有一个学生总是很调皮,数学成绩只有八分。可徐本禹没有就此放弃他,在持之以恒地关怀督促下,支教结束时,那个学生的数学已经能考到七八十分。

当晚现场还有一位特别嘉宾——徐本禹的妻子施立秋。当年还在日本留学的她,通过电视了解到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和贵州山区孩子们的现状。深受感动之余,她只身来到了贵州,与徐本禹共同投身公益事业,在此过程中二人相知相恋,并在两年后携手迈入婚姻殿堂。

说起这段因公益结缘的爱情,徐本禹觉得是爱情与道德的力量让他们相濡以沫,“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活伴侣,我和她还有它不离不弃”。

http://ggxy.hzau.edu.cn/upload/20171226145837856.jpg

阡陌学堂,寄语未来

在分享结束后,全场灯光熄灭,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在点点灯光的映衬下,一支象征着本禹精神的烛火,由徐本禹手中传递到了研究生支教团,最后又传递到新生代表的手中。

随后,阡陌上行团队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为解决传统支教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桎梏,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赵芸逸等志愿者创建了一种网络在线支教模式,被称为“阡陌学堂”。两年以来,阡陌学堂开课超过70期,覆盖了6所山区小学、2000名学生。

如今,阡陌学堂向徐本禹发出邀请,邀请他为山区的孩子授课。在接过学院党委书记程为民递过的邀请函,徐本禹正式成为了阡陌学堂授课老师中的一份子。

http://ggxy.hzau.edu.cn/upload/20171226145920723.jpg

据悉,本次活动系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项内容。为改善以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时间集中,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学院加强顶层设计,精心组织策划,将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不同时间段,与新生军训、团校、专业导学等工作环节有机结合,使得新生能够更好、更完整地了解学院、了解学校、了解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