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mass
党建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
发布时间:2022-09-22 编辑:方艳 点击次数:218

 9月20日上午,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创业楼511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济忠,双方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师生代表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丰顺主持会议。

 廖济忠在致辞中谈到,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做到这样,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主题,才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他强调,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至关重要,学科交叉要做到深度交叉、长远交叉,力求实现“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廖济忠书记发表致辞  阿勒合斯·木合买提摄)

 在主题报告环节,六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江进教授围绕个人学术经历畅谈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在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变的逻辑主导下,人的现代化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建构,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理论,塑造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关照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张雅勤教授从西方主流公共性理论的价值偏离与根源辨思、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公共性思想的基本要义、新时期增进中国国家治理公共性的现实任务三方面对国家治理公正性进行阐释;胡丰顺副教授针对马克思主义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原则与启示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及中国的解决之道提出了独到见解;霍军亮副教授以农民美好生活视阈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赜为题,从新时代农民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和实现条件、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农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梗阻、农民美好生活视域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有效路径这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解析;柯新利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未来国家治理研究的互嵌机制为切入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保障,需要对国家治理能力、执政方式等内容加深研究,与多学科进行理论对话,产生新理论、新思想;梁伟军教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中国生成和发展,分别从研究背景、形成历程、实践特征、世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表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关照、国内和国际相对话的重大战略成果。在交流研讨环节,我院副书记樊华、副院长丁艳华和汪文雄,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刚、张丽、郑鹏、王晶等多位老师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国家治理体系的多个维度同马克思主义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

 

(论坛全景 万融摄)

 最后,马克思主义党委书记程华东和我院党委书记周向阳分别对会议进行总结。程华东谈到,人文社科研究要有开放心态和人文精神、理论思维和公共理想、天下视野和家国情怀,人文社科学者要努力完成从机理、情理到原理、学理,再到哲理的提升。本次论坛是一个良好开端和契机,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共答时代之问为目标,以共研时代课题为基础,以共建学术平台为依托,构建共建共享共生机制,主动自觉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谋求共同发展。

 学院党委书记周向阳认为,当前两院应以时代课题为牵引,梳理学科基本概念范畴,从学理上找到融合点,“应当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要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维度进行密切配合与协同推进”。希望从现实需求着手,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更好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提供创新性、前瞻性、长效性方案,推动两院学科实质性交叉融合,更好的服务于学院事业发展。

通讯员:阿勒合斯·木合买提;马瑞

摄影:阿勒合斯·木合买提;马瑞

审核人:丁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