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杜国明教授做客第200期公管论坛,在人文楼M115为全体师生带来题为“面向现代农业的耕地质量观”的报告。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柯新利院长主持,百余名师生参会并交流互动。
首先,杜教授深入探讨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和特点。他认为耕地是一个包含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工程设施、权属等多要素的综合体,耕地质量是客观现实与主观需求的结合,反映不同主体对耕地的不同需求。同时,耕地质量是一个质量体系,包含生态质量、空间质量、文化质量等多个方面。。
继而,杜教授介绍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发展与问题。他指出,农业部评价侧重耕地自然属性,国土资源部评价加入了经济属性。然而,现有评价存在主观性问题,需要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
在耕地质量评价方面,杜教授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认为,需要考虑不同作物和种植制度,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同时,需要考虑新质生产力,将价值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主客观结合的评价体系,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还需要改进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更好地反映耕地质量和满足不同需求,包括调整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不同尺度、以及处理定性和定量关系等。
随后,杜教授进一步阐述了耕地质量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他提到,通过耕地质量评价可推动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流转收入,并分析了耕地质量变化原因,优化耕地利用。
最后,杜教授杜先生对耕地质量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他认为,需要完善指标体系,分类评价,结合遥感技术,提高评价精度,并评价耕地多功能性,满足不同需求。
此次报告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的热情。杜教授的分享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使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本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应对耕地质量方面的重要责任和机遇。
嘉宾介绍:杜国明,理学博士,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黑龙江省政府黑土地保护专家组高标准农田组组长,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土地利用与评价梯度带头人,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黑土地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农村区域发展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 10 余项,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公司委托的横向课题 30 余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曾获得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MPA优秀教师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岗、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